Search

先看了《斯卡羅》三集,從人物、場景到劇情都是新的視覺體驗。

回到150年前的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先看了《斯卡羅》三集,從人物、場景到劇情都是新的視覺體驗。

回到150年前的台灣國境之南,恆春是統治階層邊陲,卻是各方勢力交會的戰場,教科書幾句話帶過的「羅妹號事件」,其實是台灣史上第一次與美國的接觸,原住民和美國簽下台灣第一紙國際條約,改變了接下來的台灣史。

從《一把青》到《斯卡羅》,曹瑞原導演的挑戰難度更上層樓,不僅時代上提前,必須模擬出當時台灣社會樣貌本身就相當困難,角色線也複雜許多,語言橫跨南排灣語、官話、客語、臺語與英語,語言內的多重腔調更顯現族裔和階級的差異,交織出我們都陌生,卻早在百年前就已形塑的族群間權力平衡。

那是動盪的歲月,也是各族群共存的精彩時代,台灣作為一座島嶼,從來都在國際勢力中尋找定位和自我認同,而在《斯卡羅》呈現出的時代縮影下,讓我們看見一個個不同族群中人物的立體性,拋開漢人視角,進入每個人在危機下的生存困境,而那一個個決定又對歷史造成什麼樣的影響,我相信《斯卡羅》會讓我們與這塊土地又更靠近一些。

《斯卡羅 SEQALU:Formosa 1867》8/14首播,這是台灣的歷史,是這座島嶼被遺忘的故事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寫字的人,表演的人。 來自臺灣,現居倫敦。 Writer / Performer Taiwanese based in London.
View all posts